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水旱灾变乞赐宰相罢黜奏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窃见汉陈平对文帝曰:「陛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化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官,使卿大夫各得其职也」。
丙吉见牛喘,问之,掾吏丞相失问,曰:「方少阳用事,未可大热,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两汉大灾异免宰相者,以其责在燮理之地。
太宗朝,李昉以霖霪百馀日、阴阳乖戾罢。
仁宗朝,王曾以昭应宫灾罢,梁适以苛慝并作、变异重仍罢。
水旱过常,为大灾变,为宰相者当任其责。
宰相不以为任,谁当任之?
今自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亲政以来,所以便安元元,有所更易者,其事不一,下至闾巷小人,山海殊绝之处,莫不讴歌而鼓舞。
然而阴阳未和,旱气太甚,经冬无雪,又不雨,弥数千里失种,此其为忧,不一日二日而已也。
将恐编户乏食,盗贼群起,良民受害,浸为远近之忧。
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亲出祈祷,忧勤切至,遍走群望,未尝一日而忘其忧。
蔡确、韩缜视之眇然,若不任其责者,未有闭门引咎、上章谢罪,引故事乞赐罢免。
天意有可知者,前后雨雪少降而辄止,阴云稍合而复散,意者揆务不胜其任,和气不格其应乎?
宰相而无体国忧念之心,爱民恻怛之意,晏然自处,若其事非己忧者,臣以为此非大臣之道也。
伏乞依两汉故事,循祖宗旧例,各赐罢黜,以警百官。
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忠肃集》卷一三
公讳鼎臣字辅之姓龚氏
世为淄州高苑人,至公改葬其先于郓,今为郓州须城人
曾祖伦,祖凝,皆潜晦不出。
考诱衷,鼎州武陵县,累赠特进
妣罗氏、穆氏,赠淄川、千乘两郡太君
公实穆夫人出,幼孤自立,擢景祐元年进士第,为郓州平阴县主簿
始至,决田讼之久不决者,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
孟州司法参军,以举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
故相梁庄肃公、杜正献公为州事,皆大爱重,荐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莱芜县兼冶事。
前时赋民车运铁,人大劳费,公至罢之。
正献尝语江休复曰:「龚莱芜气和而直,宜深交之」。
彭州濛阳县,转秘书丞
丁母忧,服除,知密州安丘县
太常博士,赐五品服,知渠州,拜尚书屯田员外郎
州故僻陋无学者,公请于朝,建庙学,躬率邑子为生,以时释奠,退而讲说,立课肄之法,人大劝化,始有登科者。
郡人绘像事公。
召还,编校史馆书籍,转都官
始在莱芜,大臣荐试馆职,以善石介不召。
安丘秩满,上策二十篇,以贤良方正召试秘阁,又以不合报闻,议者大为公恨。
然朝廷寖知公,遂擢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公亦感遇自奋,以言任责,󲦤绅翕然推重,论奏中人邓保信罪状;
言苏安静年未五十,不可为押班
董淑妃赐谥非是
三司开封请法外断狱,率直可之,愿先付执政参审禀画;
凡大礼赦,请准太平兴国诏书,前期下禁约,后有犯不原,以杜指赦为奸者,宜著为令。
兖国公主与驸马都尉李玮忿争,坐谪外,仁宗临朝不适,公引《睽》上九义,劝上少镇安之,待其疑亡则志矣,已而果复和如故。
上喜曰:「如卿所言」。
尝请遣亲信近侍,以君臣父子大义,趣谕皇子入侍。
寻兼管国子监,判登闻检院,详定宽恤民力奏议。
淮南灾,以公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
除北朝正旦使,公奏:「昔契丹犯淄、青,祖父母、兄、姊皆见略,义不忍往」。
许之,诏后子孙并免焉。
俄拜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赐三品服,转吏部礼部郎中
论宗室宜岁试补外官,请汰滥官,销冗兵,蕃财用,禁奢靡。
连劾薛向奸暴,鬻盐市马皆罔上。
昭陵宜俭葬,景灵神御殿不宜增侈,以称先帝意。
屡请英宗延访臣下,亲决政事,上疏劝皇太后捲帘还政。
事皆人所难言者。
盖公前后在言路,阔略细故,至大事无顾忌,必言之。
其言优游,不亟不缓,平心据理,务使人主易听而已。
耻为表表,买直近名,退亦未尝以语人,故其事多施行,而世颇不知自公发也。
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南京留守
江宁府,转户部
召还,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吏部流内铨。
选人得官,待班谢辞率留滞。
公奏易为门谢辞,至今便之。
其后议明堂配享及王丞相荆公坐讲事,益不合,求补外,以知兖州
是时遣使方田,其法物色土宜为十等,以均地税,而使者所辟置意倖功赏,田既不得其实,而概取税之虚名诡额及常所蠲者,加入旧籍,劫制州县,上下骚然。
公曰:「税有重轻,均固可尔。
今增之,非朝廷本指也」。
独不肯增,人危公,公卒以州籍常数均定,兖人至今德公
或论公八年不迁官,特改吏部
又求閒地,提举西京崇福宫
魏国公忠献韩公曰:「端良之人皆喜静处,龚君心不营禄,禄亦不及」。
秩满,再判太常寺,再留守南京,转太常少卿
陛辞,神宗顾语移时,喜甚曰:「人言卿惫,而精明如此,行用卿矣」!
公顿首谢。
时河决曹村,流民无所属,殍死道路,公劳来赈拊,归者不可计。
使者奏状,拜谏议大夫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又遭北方岁饥,活流饿视南京滋多。
官制行,改大中大夫
请老,提举亳州太清宫
今上即位,转通议大夫,遂以正议大夫致仕。
公道学文义,内外绝美,事上应物,一以不欺。
及退居里舍,著书讲诵,澹然自乐。
门生弟子,造请质问,从容相对,日以为常。
乡人有善,孜孜称述,惟恐不闻;
其有不善,则召而告之,矜戚见于颜色。
其人至感泣自新,以是乡里无贵贱少长归心焉。
公好学出于天性,既以经行显名朝廷,虽有任用,涖剧烦,亦未尝辄废书。
至老学益深,行益粹,可谓一德有始卒者。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寿终,享年七十七。
两夫人:李氏,都官郎中之女,追封赞皇郡君
某氏,光禄卿希仲女,长乐郡
子十一人:男祥,权潍州昌邑县,先亡;
群,开封府考城县主簿
羲,林州录事参军
女嫁宣义郎张仲殿直张景山
馀早卒。
孙男女十五人。
公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六卷,《中说注》十卷,《编年》、《官制图》各一卷。
某少以诸生从公学,又以应天府官在公幕下,公之见知甚厚。
而诸孤出公遗命来请铭,将以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葬公须城之登贤乡特进公之兆次,义其可以辞乎!
为之铭曰:
侃侃龚公,令德之世。
光禄耆老,水衡循吏。
公言正直,皇则好之。
纠绳左右,是是非非。
以天行止,畴尼吾志。
归善一乡,士知法义。
先生,徂徕泰山
门人达者,公得其传。
惟深斯水,惟厚斯冈。
凡我乡人,敬公之藏。
书笔谈后 南宋 · 李吕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六、《澹轩集》卷八
《笔谈》云:「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曰:『此人名次公,何义』?
主判官不能对。
是时庞庄敏公殿中丞审刑院详议官,从长官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次王也。
此人名慕黄霸之为人』。
上颔之。
仆谓庞證既迂,其说无义,不若曰『臣读《汉书》,盖宽饶字次公魏丞相所谓次公醒而狂者是也。
宽饶为人公廉鲠直,无所回避,此人必慕宽饶之为人』」。
此说为得。
且《前汉书》所载四次公,又有张次公、亘次公者,奚独霸哉?
庄敏想仓卒之间偶记得黄霸字次公,故以为对耳。
仆考汉人字次公之意,为其兄弟间居其次者,如云仲卿、次君耳,庞谓次王,凿矣。
玉壶清话》载此事谓梁适吴曾《漫录》载此不辨所以,但谓非云云。
朝议大夫章公墓铭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七○
绍兴十有九年夏四月庚午尚书刑部员外郎章公过余家,与之坐而言,意甚忽忽,若有不悦者,已而泣谓余曰:「先夫人以宣和辛丑不幸捐馆,是岁九月葬于凤林乡姜氏之山,寿六十有二。
后九年而先大夫以疾终于寝,岁庚戌十有二月葬于茆市惠因院之东,享年六十有七。
噫嘻,悲夫!
古者孝子之葬其亲必有文以志其墓。
粤自岁辛丑迄于今己巳盖二十有九年矣,而先考妣之碑犹未刻诸幽,唯人子之戾是惧,其将何辞以免焉?
子盍为我志之」?
后数日,乃以状属于余。
公讳元任字莘民,其先占籍武宁
五季之乱,有徙于建安浦城者,事闽王高州刺史检校太傅
用其夫人练氏之言,释将校王建封之死。
后将江南李氏兵屠建安,以夫人言一城尽活。
语在《章氏家传》中。
有自武宁而徙宣之符里者,公之七世祖也。
曾祖某,祖某,皆隐于家。
父某赠太中大夫,母孟氏赠太硕人,皆以公贵也。
公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蕲州黄梅县主簿
秩满,丁太中公忧。
服阕,授江宁府户曹参军,改通仕郎,移饶州鄱阳县
用举者改宣德郎、知洪州新建县事。
未赴,丁母忧
服除,知和州历阳县事。
政和八年夏六月江淮大水,至于冬十月,民无所得食。
明年岁己亥,天且大旱,民益饥,流冗相继,殍而死者枕藉于涂。
公丐籴于官,劝大姓尽出其所藏,视官直以粜。
躬以粥糜食其老弱,茇草舍于邑之四隅以就民便居焉,而悉赖以活。
有司奏两淮饥民二十五万,而历阳所活居其多。
朝廷遣御史周武仲察访淮南,以公治状闻,差充淮南西路察访司主管文字,转承议郎,充江宁府司刑曹事,转朝奉郎
渊圣即位,以覃恩转朝散郎
今上即位,以覃恩转朝奉大夫
是时公年已六十,谓其家曰:「余从禄三十有七年,事无不尽其心者。
今老矣,复何为哉」?
乃乞奉祠以归,从之,主管江州太平观。
建炎三年以疾告。
时西北始用兵,士大夫之没于兵者甚众,人人不自安。
以得请之岁十月二日感疾,与家人相诀而逝,又克葬以礼焉,可以无恨矣。
公性端亮倜傥,而临事不苟,事无巨细靡不经意,故所至皆以能称。
居家孝友,出于天性,爱养其弟,恩义甚笃,太中公赀产甚厚,悉推以予之,圭撮不留。
公才虽过人而官止州县,未尝有不足之叹。
政少閒,辄饮酒赋诗以自娱,裒其平生所作二十卷藏于家。
夫人杨氏世家宣城,累封宜人
少归章氏,以柔顺庄肃能循法度闻于一乡,尝曰:「吾职在藻,何得与外事」?
唯日诵《金刚经》,未尝一日舍去。
度其平生所诵,殆不可以万亿计。
呜呼!
其可谓贤也已。
生一子曰某,今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女二人:长江宁李晞,次鄱阳彦悰
孙六人:曰绮,以公致仕恩补将仕郎
曰纲、曰纯、曰绾、曰纮,皆习世业而未冠;
馀一人生逾月而未名。
铭曰:
章氏之先,世居武宁
五季云扰,实徙浦城
孰起其家,大振厥声?
太傅之德,夫人之英。
伟哉建封戈与兵。
骈颈受戮,畴不震惊。
老妇一言,活万黎茕。
天报之德,世享其名。
垂三百年,贤德并生。
谁派斯流,聿来符里
公昌其名,继取名第。
大发廪仓,亦苏万死。
七闽两淮,异世同轨。
施何恢恢,泽必瀰瀰。
宜高公门,以受厥祉。
天屯其膏,报啬其侈。
唯变不常,不变唯理。
勿逮其躬,逮厥孙子。
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除节度使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四、《梁溪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曳裾鸣玉,入联旧弼之班;
推毂授师,出总元戎之政。
列职虽异,倚任惟均。
眷予心膂之臣,克备爪牙之寄。
诞扬涣号,播告大廷。
具官某庄肃而裕和,体大而明允
学际天人之蕴,材兼文武之资。
自结眷知,寖阶华近。
雍容从橐,有献纳论思之忠;
密勿政机,得赞襄励翼之体。
中辞钧轴之要,退即祠宫之安。
裴度在朝,卓尔股肱之旧;
方叔克壮,凛然将帅之风。
辍秘殿之华资,付斋旄之重柄。
蔽自朕志,穆于师言。
淑旂绥章,备多仪于大将
珍台间馆,仍肤使于殊庭。
衍食户租,倍敦井赋。
式昭物采,庸示宠光。
于戏!
吉甫之宪万邦,实兼该于文武;
仲山之式百辟,不吐茹于刚柔。
朕方宣明道德仁义之威,尔其巩固藩垣屏翰之势。
对扬休命,益茂壮猷。
唐子方林夫送行诗卷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三、《毗陵集》卷一○
唐氏父子皆以论宰相南贬,高名劲节,冠映两朝。
夫潞公之功名,荆公之眷遇,非异时宰相比,而二公廷诤凛然,不少回隐,盖亦一门盛事也。
质肃公上疏,昭陵震怒,召执政示之,公辩论不已。
枢密副使梁适叱下殿,而辞益坚。
潞公逊谢不已,独留,再拜言:「台臣言事,职也,愿不加罪」。
始贬春州别驾,而御史中丞王举正、修起居注蔡襄相继救之,昭陵寻亦悔悟,改英州而罢。
潞公,且遣中使护送曰:「毋令道死」。
不数月,起监郴阳税,寻倅长沙,而复召用矣。
呜呼!
昭陵之听纳,潞公之谢过,祖宗所以致太平者可以概见也。
林夫之论荆公于裕陵委己信任之时,越班叩陛请对,而亟言其非,亦难矣哉!
始贬潮阳别驾,而荆公乃谓唐某素狂,不足深责,遂授大理评事、监广州军资库
其欲薄其罪,仅似潞公,而言则异矣。
时熙宁五年秋,耆旧往往皆去朝廷,莫有出力援之者,卒不复召用,而流落以死,尤可哀也。
林夫之从侄遵以其送行诗、谢表等编次而镵之石,既欲显扬前哲之美,且传示来世,饬稚昧于无穷,则遵之居官行己,必将无愧于其先云。
赵清献公神道碑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七、《皇朝文鉴》卷一四八、《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五之二、《文章正宗》续集卷四、《翰墨大全》甲集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上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臣轼逮事仁宗皇帝
盖尝窃观天地之盛德,而窥日月之末光矣。
未尝行也,而万事莫不毕举;
未尝视也,而万物莫不毕见。
非有他术也,善于用人而已。
清献公擢自御史
是时将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学术才行备具为一世所高者不与。
用之至重,故言行计从,有不十年而为近臣者;
言不当,有不旋踵而黜者。
是非明辨,而赏罚必信,故士居其官者少妄,而天子穆然无为,坐视其成,奸宄消亡,而忠良全安。
此则清献公与其僚之功也。
公讳字阅道
其先京兆奉天人
唐德宗世,植为岭南节度使
植生隐,为中书侍郎
隐生光逢、光裔,并掌内外制,皆为唐闻人。
五代之乱,徙家于越。
公则植之十世从孙也。
曾祖讳昙,深州司户参军
祖讳湘,庐州庐江,始家于衢,遂为西安人
考讳亚才,广州南海主簿
公既贵,赠曾祖太子太保,妣陈氏安国太夫人
司徒,妣袁氏崇国太夫人,俞氏光国太夫人
考,开府仪同三司封荣国公,妣徐氏魏国太夫人,徐氏越国太夫人
公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
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
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
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
遂以疑谳之,卒免死。
一府皆服。
阅岁,举监潭之粮料
岁满,改著作佐郎,知建州崇安县,徙通判宜州
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痈,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
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未几以越国丧,庐于墓三年,不宿于家。
县榜其所居里为孝弟,处士孙处为作孝子传。
终丧,起知泰州海陵,复知蜀州江原,还,通判泗州
泗守昏不事事,监司欲罢遣之,公独左右其政,而晦其所以然,使若权不己出者,守得以善去。
濠守以廪赐不如法,士卒谋欲为变,或以告,守恐怖,日未夕,辄闭门不出。
转运使公治濠。
公至,从容如平日,濠以无事。
曾公亮翰林学士,未识公,而以台官荐,召为殿中侍御史
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公铁面御史。
其言常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
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患;
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
故言事虽切,而人不厌。
温成皇后方葬,始命参知政事刘沆监护其役,及为相而领事如故。
公论其当罢,以全国体。
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章十二上,执中卒罢去。
王拱辰奉使契丹,还,为宣徽使
公言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如法事,命遂寝。
言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
是时邵必开封推官,以前任常州失入徒罪自举遇赦而犹罢,监邵武酒税。
、鞠真卿礼院吏代书事,吏以赎论,而真卿皆出知军
吕景初、马遵、吴中复弹奏梁适以罢相,而景初等随亦被逐。
冯京言吴、鞠真卿、刁约不当以无罪黜,而亦夺脩起居注
公皆力言其非是。
以复职知军真卿、约、景初、遵皆召还京中,复皆许补故阙。
先是吕溱出守徐,蔡襄守泉,吴奎守寿,韩绛河阳
已而欧阳脩乞蔡,贾黯荆南
公即上言:「近日正人贤士,纷纷引去,忧国之士,为之寒心。
侍从之贤,如脩辈无几。
今皆欲请郡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
脩等由此不去,一时名臣赖之以安。
仁宗晚岁不豫,而太子未定,中外恟惧。
及上既康复,公请择宗室贤子弟教育于宫中,封建任使,以示天下大本
已而求郡,得睦。
睦岁为杭市羊,公为移文却之。
民籍有茶税,而无茶地,公为奏蠲之,民至今称焉。
梓州路转运使,未几移益。
两蜀地远而民弱,吏恣为不法,州郡以酒食相馈饷,衙前治厨传,破家相属也。
公身帅以俭,不从者请以违制坐之,蜀风为之一变。
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公行部,无所不至,父老惊喜相慰,奸吏亦竦。
右司谏召,论事不折如前。
入内副都知邓保信引退兵董吉以烧鍊出入禁中,公言:「汉文成、五利,唐普思、静能、李训、郑注,多依宦官以结主,假药术以市奸者也,其渐不可启」。
宋庠枢密使,选用武臣,多不如旧法,至有诉于上前者。
公陈其不可。
陈升之枢密副使,公与唐介、吕诲、范师道同言升之交结宦官,进不以道,章二十馀,上不省,即居家待罪。
诏强起之,乃乞补外,二人皆相次去位,公与言者亦罢。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
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
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茍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改脩盐法,疏凿赣石,民赖其利。
虔当二广之冲,行者常自虔易舟而北。
公间取馀材,造舟得百艘,移二广诸郡,曰:「仕宦之家,有父兄没而不能归者,皆移文以遣,当具舟载之」。
至者既悉授以舟,复量给公使物,归者相继于道。
朝廷闻公治有馀力,召知御史杂事,不阅月为度支副使
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未至,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贾昌朝使相大名府
公欲按视府库,昌朝遣其属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事者。
公虽欲举职,恐事有不应法,柰何」?
公曰:「舍大名,则列郡不服矣」。
即往视之,昌朝初不说也。
前此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足者徒二年,州郡不时办,官吏当坐者八百馀人。
公被旨督其事,奏言:「河朔频岁丰熟,故募不如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从之。
坐者得免,而募亦随足。
昌朝乃愧服曰:「名不虚得矣」。
旋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
公以宽治蜀,人安之。
初,公为转运使,言人有以妖祀聚众为不法者,其首既死,其为从者宜特黥配。
及为成都有此狱,其人皆惧,意公尽用法。
公察其无它,曰:「是特坐樽酒至此耳」。
刑其为首者,馀皆释去。
人愈爱之。
荣諲转运使,陛辞,上面谕曰:「赵某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即位,召知谏院
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省府,不为谏官
大臣为言。
上曰:「用赵某谏官,赖其言耳。
茍欲用之,何伤」!
及谢,上谓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
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赵瞻、赵鼎、马默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
上纳其说。
郭逵签书枢密院事,公议不允。
公力言之,即罢。
三月,擢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感激思奋,面议政事,有不尽者,辄密启闻。
上手诏嘉之。
公与富弼、曾公亮、唐同心辅政,率以公议为主。
王安石用事,议论不协,既而司马光枢密副使,台谏侍从,多以言事求去。
公言:「朝廷事有轻重,体有大小,财利于事为轻,而民心得失为重,青苗使者于体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今不罢财利而轻失民心,不罢青苗使者而轻弃禁近耳目,去重而取轻,失大而得小,非宗庙社稷之福,臣恐天下自此不安矣」。
言入,即求去,四上章,不许。
熙宁三年四月,复五上章,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素号宽厚,杭之无赖子弟以此逆公,皆骈聚为恶。
公知其意,择重犯者率黥配他州,恶党相帅遁去。
未几徙青州
因其俗朴厚,临以清净。
山东旱蝗,青独多,蝗自淄齐来,及境遇风,退飞堕水而尽。
五年,成都以戍卒为忧,朝廷择遣大臣为人所爱信者,皆莫如公,遂以大学士成都
然意公必辞,及见,上曰:「近岁无自政府复往者,卿能为我行乎」?
公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岂顾有例哉」!
上大喜。
公乞以便宜行事,即日辞去。
至蜀,默为经略,而燕劳閒暇如他日,兵民晏然。
一日,坐堂上,有卒长在堂下。
公好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也,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慎畏戢以帅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人知公有善意,转相告语,莫敢复为非者。
剑州李孝忠集众二百馀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或以谋逆告,狱具。
公不畀法吏,以意决之,处孝忠以私造度牒,馀皆得不死。
喧传京师,谓公脱逆党。
朝廷取具狱阅之,卒无以易也。
茂州蕃部鹿明玉等蜂聚境上,肆为剽掠。
公亟遣部将帅兵讨之,夷人惊溃乞降,愿杀婢以盟。
公使喻之,曰:「人不可用,用三牲可也」。
使至,已絷婢引弓,将射心取血。
闻公命,欢呼以听。
事讫,不杀一人。
居二岁,乞守东南,为归老计,得越州
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赀先之,民乐从焉。
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藏。
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
故越人虽饥而不怨。
复徙治杭。
杭旱与越等,其民尤病。
既而朝廷议欲筑其城。
公曰:「民未可劳也」。
罢之。
钱氏纳国,未及百年,而坟庙堙圮,人哀之。
公奏因其所在,岁度僧、道士各一人,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
从之,且改妙因院为表忠观。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
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
退居干衢,有溪石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
朝廷有事郊庙,再起公侍祠,不至。
通判温州,从公游天台、雁荡,吴越间荣之。
屼代还,得见。
上顾问公,甚厚。
以屼提举浙东常平,以便其养。
屼复侍公游杭。
始,公自致仕,人留公不得行。
公曰:「六年当复来」。
至是六岁矣。
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
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
讣闻,天子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少师
十二月乙酉,葬于西安华山谥曰清献
公娶徐氏,东头供奉官度之女,封东平郡夫人,先公十年卒。
子二人,长曰岏,终杭州于潜县
次即屼也,今为尚书考功员外郎
公平生不治产业,嫁兄弟之女以十数,皆如己女。
在官,为人嫁孤女二十馀人。
居乡,葬暴骨及贫无以敛且葬者,施棺给薪,不知其数。
少育于长兄振,振既没,思报其德。
将迁侍御史,乞不迁,以赠振大理评事
公为人,和易温厚,周旋曲密,谨绳墨,蹈规矩,与人言,如恐伤之。
平生不畜声伎,晚岁习为养气安心之术,翛然有高举意。
将薨,晨起如平时,屼侍侧,公与之诀,词色不乱,安坐而终。
不知者以为无意于世也。
然至论朝廷事,分别邪正,慨然不可夺。
宰相韩琦尝称赵公真世人标表,盖以为不可及也。
公为吏,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
治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
神宗凡拟二郡守曰:「昔赵某治此,最得其术」。
冯京相继守成都,事循其旧,亦曰:「赵公所为,不可改也」。
要之以惠利为
然至于治杭,诛锄强恶,奸民屏迹不敢犯。
盖其学道清心遇物,而应有过人者矣。
铭曰:
萧望之太傅,近古社稷臣,其为冯翊,民未有闻。
黄霸颍川,治行第一,其为丞相,名不迨昔。
孰如清献公,无适不宜。
邦之司直,民之父师。
其在官守,不专于宽,时出猛政,严而不残。
其在言责,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疾。
东郭顺子之清、孟献子之贤、郑子产之政、晋叔向之言,公兼而有之,不几于全乎!
敷文阁直学士陈公良翰神道碑嘉泰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三、《平园续稿》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绍兴壬午乾道壬辰十年之间,士大夫举端人正士,陈公邦彦必在焉。
盖其议论专以格君非,定国是,扶持公道,斥远奸佞为本。
高宗内禅前二日,寘之六察以遗孝宗
作其即位,遍历给谏,每行其言。
立储之初,召长宫寮,期大用于他日。
二圣相遗如此,而岁不我与,公则逝矣,天下至今惜之。
其子耆寿等以书谓某曰:「先人即世三十年,侍讲朱公熹尝状其行,而墓碑未立。
乌台、虎观之僚道同志合惟公独在,敢固以请」。
予虽老悖,尚能追记大略,乃序而铭之。
公讳良翰邦彦字也,世居台州临海县。
曾祖咸宁,妣吴氏。
祖怀渐,妣朱氏。
父守中,赠奉直大夫,妣硕人洪氏。
公幼孤,天资庄重,读书辄会要旨,为文气槩不凡。
绍兴五年进士第,以左迪功郎绍兴府会稽县簿
秩满,升从仕郎、知明州慈溪县事,导德门三乡渠溉田利民。
宣教郎、知温州瑞安县,转奉议郎,俗号彊梗,吏治尚严,公独抚之以宽,租赋揭示名物,人竞乐输,听讼率得其情。
或问何术,公曰:「清水明镜不可形逃,心澄亦犹是矣」。
丁内艰
服除,充衢州教授,转承议郎
三十一年冬,用殿中侍御史吴芾荐,入御史台为检察官。
明年六月,擢监察御史
孝宗覃恩,转朝奉郎,赐绯鱼袋。
虏主完颜褒新立求和,中原旧人多来归,诏问何以处之。
公言:「议和复受降皆非是,自治可也」。
复询时务,公请明阶级以修军政,核军实以丰财用,禁折变以苏民力,省堂选以抑奔竞。
官当久任,赏罚当合众心。
隆兴元年七月,除左正言,首陈纳谏、修德、畏天、恤民,语极剀切。
虏移书取海、泗、唐、邓,且邀岁币。
公持不可。
诏遣小使卢仲贤、李拭,公言:「仲贤轻儇,拭北来难信」。
又言:「庙堂督府异议,恐失事机。
杨存中久擅兵权,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付以边事」?
上皆嘉纳。
公因言:「权宜与虏和,名分不可不正,陵寝不可不归,四州不可复与,降附不可遣,边防不可弛」。
上曰:「朕志已定」。
于是书用敌国礼,而降附不复遣。
俄以户部侍郎王之望、知閤门事龙大渊往议四郡、陵寝及岁币事。
公与侍御史周操复言:「四郡固不当议,若归陵寝乃予岁币,聘使未应出境」。
有诏侍从台谏集议,多附公说。
上为罢使,第命小臣胡昉、杨由义充审议官
十二月左司谏
成恭皇后受册,录内外亲属二十五人,公论其泛,诏减七人。
、由义既辱命,宰相犹议和不止,至欲罢督府右正言尹穑助之。
公言绌不用,以直敷文阁建宁府二年四月也。
两淮已彻备,虏遂大入,上深悔之。
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乞召用公等,不报。
用治最就升本路转运副使,作《观风九咏》,谕厚本善俗之意。
行部不许治道,供帐例馈皆却之。
提点江东刑狱,又徙浙西,历朝散、朝请郎
乾道四年十一月,以宗正少卿召还。
五年权太常,又权侍立官,又兼权给事中
四月兵部侍郎,赐服金紫。
浙东风水败秋稼,州县隐蔽,公白遣漕臣按视振恤,官吏多抵罪。
同修国史,转朝奉大夫
十二月,除左谏议大夫
临安帅多创摄局,私亲故,秀守遣吏市灯中都,闻公除目,皆惧而辍。
公入对,以敬天、爱民、修政、官人四事为献。
六年正月戊辰大雨震电,庚午大雨雪。
公请畏天戒,正庶事。
储位未正,手疏言之。
先是上虽勉从和好,志存恢复。
有王天觉者用聚敛击刺之术迎合为图册,因近习以进,得枢密院编修官
言者交攻未听,因公极论始去之。
史正志惮守成都,创发运使得留。
公奏:「祖宗立国于汴,兵屯西北,故运东南之
今军国就食东南,此职安用」?
疏累上,面再三,继以求去。
上还其奏,公论列不已,正志竟罢。
公尝言:「蜀汉之师下关陕,由荆襄趋韩魏,江淮捣青、徐,今日大计也。
四川既命大臣宣抚,荆淮自当一体」。
又言:「中兴初刘光世之部落、韩世忠之背嵬、张浚之亲随皆择骁锐,优其廪犒以励诸军,故能所至成功,愿取以为法」。
上然之,下其疏于诸将。
宗正寺玉牒书成,转朝散大夫
七月给事中,才两月,节度使成闵冒请真俸,有司坐获谴;
閤门王抃矫诏遣妄人谢显出境,显抵罪,而置不问。
公并封敕还之。
明日,改除礼部侍郎,固辞不拜,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七年,起知婺州
未上,召为太子詹事,连诏趋行,仍命州郡礼遣。
既对,上劳勉甚至。
未几,命公与某同对选德殿,手录唐太宗魏郑公论德仁功利之说,批圣语于后,使极陈今日之未至者。
公退而上疏曰:「仁德治之本,功利治之效,务其本则效自至。
今水旱数千里,流殍万计,是承天意者未至也。
金陵创营寨,役夫冻馁不聊生,是结民心者未至也。
欲任贤能,而张栻一言遽从外补;
欲退小人,而正志方逐,张松继之,韩玉又进矣;
欲择将帅,而朘剥交结如初;
欲收军情而老幼困于移戍;
至如详刑参用,武臣久任,乃复数易。
诚能革此八弊,则仁德无累,功利自致」。
疏奏,上悦,以示辅臣。
旋命公及某并兼侍讲
俄以足疾乞去,诏听五日一朝,力辞不允。
十二月遂告老,上知公果病,除敷文阁直学士,再提举兴国宫,就赐告身衣带。
八年四月,转朝请大夫致仕,癸丑卒于正寝,享年六十五。
临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特赠太中大夫
是岁十月壬申,葬县之义城乡叠石山之原。
诸子升朝,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硕人朱氏,累赠鲁国夫人,后公二十五年薨。
四男:元寿通直郎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后十九年卒;
耆寿,朝请郎、新权发遣常州
彭寿,朝请郎通判沅州
广寿朝奉大夫,行太常丞,兼权仓部郎官,修身好学,皆有家法。
女二:朝散郎通判抚州黄朴宣教郎前兼两浙转运司务解官吴洎,其婿也。
孙男十八人:文之,奉议郎、知隆兴府新建县,前卒;
振之,国子进士
扬之、厚之、方之,国子进士
择之、嗣之;
奇之,迪功郎、新饶州司户参军
谦之文林郎、新袁州军事判官
孚之、诚之,太学生
说之、拱之、淳之、咏之、挺之、存之、仔之。
孙女八人:长迪功郎南剑州尤溪县大雅
进士黄如阜、石继时、迪功郎抚州金溪县主簿赵师羔、文林郎潭州湘潭县赵汝适
次在室;
将仕郎赵希贤;
次尚幼。
曾孙男女二十一人。
公质直好义,气和而守正,早为族父礼部侍郎公辅所知,期以远器,自寒素至通显,奉养如一。
内难后不复入私室,用度悉出禄赐,未尝问产业,诲督子孙。
接诱后进,孜孜不倦,人有片善,力加称奖,不善即规正之。
既葬十八年,光宗践祚,追思旧僚,官未应谥,特以「献」易其名。
礼部尚书尤袤之守台也,邦人乞祠公于学。
尤公以为宜,绘公与提刑罗适及族父小宗伯合而祠之,榜曰「三老」。
所著有奏议、文集二十卷。
铭曰:
三圣相授,精一惟心。
大政所咨,左右惟人。
侃侃陈公,端谅清醇。
鸿渐于朝,遹宏厥声。
尧老欲传,寘诸台评。
重华继承,地禁职亲。
献可替否,尽忠竭诚。
身有进退,道无诎信。
继在震方,温文日新。
宫尹孰宜,公惟当仁。
胡不万年,遂都四邻。
天以遗直,成其令名。
我为铭诗,式谷来今。
不显臣良,于昭君明。
昭信军节度处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太师追封崇王谥孝温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二、《范太史集》卷五○
王讳宗瑗,字君玉太宗之曾孙,鲁恭靖王之孙,濮安懿王第十三子,英宗之弟也。
嫡母,王三夫人:王氏、韩氏、任氏。
所生母耿氏,以王贵,封德国太夫人
仁宗赐名,补右监门率府副率
历左清道率府率右监门卫将军右领军卫大将军右骁骑大将军龚州刺史
治平中英宗谓辅臣曰:「朕自即位,罕见都兄弟,心实慊然。
宜以正官奉内朝,冀时得顾视」。
真州团练使
神宗践阼,迁宪州防禦使,改邕州观察使
三夫人改葬濮园,王护丧如礼。
还,拜镇宁军节度观察留后
王兄济阴郡薨,神宗临奠,因诣濮王祠堂
王与昆弟序班祠下,神宗劳问甚悉,遂下诏曰:「因谒濮祠,顾瞻诸伯叔父,形容齿发皆非昔日,深用恻然」。
崇信军节度使,封汉东郡王
今上嗣位,授昭信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
王性沈静,喜愠不形于色。
器质浑厚,容止庄肃,虽疏贱,必冠带见之。
而宽大,无所不容。
居室器用不尚华侈,衣服纯素,食无珍异。
爱人好施,振恤急难,亲族之贫者多赖焉。
英宗入居储宫,委王调护神宗,习之世务,意甚勤切。
德国在堂,王禄未丰显,怡颜养志,服御玩好凡可以顺适其心者,罄其所有,无所不为。
英宗雅称王笃孝。
德国病逾岁,王昼夜省视,席不安寝,衣不缓带,灼臂祷请,无所不至,卒不起。
居丧哀毁,徒跣扶柩,以至墓所,表乞庐墓终制。
天子虽夺情不许,深嘉叹之。
自德国薨,不迩声色,独居静处,出侍妾数十人。
元丰中,从幸琼林苑,命射,一发中的,神宗称赏,赐与甚厚。
神宗不豫,王处一室,忧见于色,外人不得入者月馀。
闻宫车晏驾,号恸不食,感疾失语,踰年稍复自支。
常追怀神宗眷遇之厚,虽久而哀不忘。
居家,岁时祭享,必先期处别室,斋洁累日,然后行事,恭恪无少惰。
燕閒,诸子侍左右,教以忠孝;
皂隶有过,必三犯然后罚。
闺门上下,雍睦严整,宗室亲戚多指以为法。
喜读《左氏春秋》、历代史书。
晚年无疾,方食于正寝,神色精明如平日,忽不语,少顷而薨,年五十有六。
元祐三年五月癸亥
讣闻,天子震悼,辍视朝三日,制服苑中哭之,百官慰于崇政殿门。
太皇太后同临奠,恤其孤,恩意甚厚。
归赗赙,别赐金帛加等。
太师追封崇王谥曰孝温
入内省押班梁惟简、内供奉刘永年入内省高品季祁护丧事。
六月甲午,具卤簿鼓吹,出殡于城北乾元福圣佛祠。
王先娶彭氏,武昌军节度使眷之孙女,封英国夫人
今正室刘氏,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与之孙女,封嘉国
六男:曰仲伊,右监门率府率,早卒;
曰仲诘,右武卫大将军永州(下阙)哗、曰仲𧨳,皆右千牛卫将军
十女:长寿县东头供奉官任怀亮;
太康县内殿崇班徐圭;
秀容县文思副使程达,卒;
永宁县西头供奉官胡天经;
和义郡西头供奉官周轸,卒;
遂宁郡右侍禁夏悦;
同安郡左侍禁彭询;
长乐郡右侍禁翟士永;
文安郡右班殿直周泾;
次在室。
孙男十人:士耑,左班殿直
士迈,右班殿直
士苛、士碌,皆卒;
士𤄷、士仇,右班殿直
四人未名。
女八人,长早亡,馀幼。
九年二月己酉,从太皇太后之丧,葬于河南永安县永裕陵之西。
铭曰:
太宗诸孙,安懿多子。
英宗承统,藩国奉祀
穆崇王,宗邸称贤。
治平之初,有命自天。
帝曰「嗟予伯仲叔季,咸造内朝,以慰予志」。
神宗嗣服,濮属攸尊。
大启土宇,并王而藩。
惟是崇王,协赞帝德。
英宗所托,神考是翼。
上之光宅,惇叙九宗。
将旄相印,益以附庸。
生有显荣,没有令誉。
从葬西陵,利其后嗣。
再奏乞两府兼判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
臣昨上愚见,乞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
盖欲朝廷纲纪并举,以救因循之弊。
伏以三代命官,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按于书传,则三公兼卿事。
又汉以三公分部九卿,唐以六尚书分部二十四司,亦尝命宰相兼领事任,著于方册。
我国家承五代破散之弊,未能复三代汉唐之制,事多权宜。
中书冢宰之任,而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枢密院大司马之任,亦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上不专三公论道之事,下不兼六卿分职之业。
六尚书九卿之位,皆无正官,并是权假
三司审刑大理寺审官院、流内铨、司农寺之类,是朝廷六官九卿之职,而皆用人权知权判,无一正官,莫安其职。
臣到阙数月间,见审刑院梁适、宋祁、丁度三人权判,其审官院富弼、王拱辰、孙抃三人权判,本曹尽非正官,数易无定,大臣又不任责,岂是永图!
今二虏至强,四方多事,兵戈尚息,财利已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宽。
设有饥馑相仍,盗寇竞起,将何以定,天下可忧。
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如欲复三公九卿六尚书之位,则体大难举,卒不可定。
愿陛下从臣前议,且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庶几可济。
陛下既能责两地之职业,大臣必能振百司之纲纪;
纲纪备用,则政令既行;
政令既行,则天下自理。
使吏安其职,民乐其业,虽有夷狄,而中国明盛,彼不我轻;
虽有水旱,而百姓富庶,自不为乱。
然后社稷可久,生灵无祸。
臣非才多难,分甘远弃,蒙陛下擢居辅列,夙夜思报,臣愿为百司中领一最重难处。
如朝廷不以职业责于辅臣,而伺其私有过咎,然后废黜,臣恐人人自全,但求免过,无补国家之政,不为社稷之福。
臣无任再三冒昧恳切之至。
进呈周朝三公六卿汉朝宰臣兼判事/周官:
三公/太(天子所师法。)太傅(傅相天子。)太保/保安天子。)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
六卿/天官卿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今中书之任也。)
地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春官卿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夏官卿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今枢密院之任也。)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属谓大夫也,每卿之属六十官。),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以倡导九州牧伯,大成兆民之性命。)
岁终,天子斋戒受谏(谏当有所改为。)
六卿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质犹平,平其计。)
百官斋戒受质(受平报。)
然后休老劳农(飨食之。),成岁事(断计要。),制国用。
《周礼》大司徒职云:二卿则公一人。
郑注云:三公者,内与王询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
《周礼正义》云:三公下兼六卿
《尚书》孔安国注曰:冢宰第一,召公领之。
司徒第二,芮伯为之。
宗伯第三,彤伯为之。
司马第四,毕公领之。
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汉制三公分部九卿
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
司徒所部:太仆鸿胪廷尉三卿
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唐太宗朝,宰臣兼职事:
萧瑀内外考绩委之司会(唐之尚书省,今之三司
高士廉太子少师,特令掌选。
杜如晦知选事。
马周中书令右庶子
戴胄专掌选事。
中宗朝,宰臣崔湜郑愔同知选事。
代宗朝,宰臣元载度支转运使刘晏度支盐铁诸道铸钱等事使。
德宗朝,宰臣乔琳京畿观察使窦参转运使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吏部崔造判户部工部
文宗朝,宰臣杨嗣复、李珏同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李珏依旧判户部郑覃判国子祭酒
武宗朝,宰臣杜琮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曹确充延资库使
皇朝开宝中宰臣薛居正淮南岭南湖南路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同列沈义伦荆南剑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
开拓辅臣兼领职任条目:
三司司农寺/今戎事未息,三司主天下大计,而财力已困。
司农寺管天下常平仓,以备水旱,赈救生民,亦可督天下劝农之政。
今委辅臣一员兼掌,重为经制,取天下岁入之利,并岁给之数较之。
有所不足,则须专置农官,以广天地之利。
大变商法,以行山海之货。
每至岁终,具天下减省冗费之目,增息财用之法,蠲放困穷之数,并常平仓增收赈发之数,及取天下官吏劝农课绩之优者,画一进呈。
群牧司/今诸路骑兵绝未精强,诸军阙马,人多相与咨怨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专修马政,较之汉唐增葺苑监,庶于多中选择,可得精强。
每至岁终,具括买并滋息之数,及拣选格尽筋骨必可带甲冲突者,方得均与诸军。
三班院/今三班使臣数千人,品流至多,难于区别。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常切选择可任边陲,或可擒寇盗,或可干钱谷,或可委亲民,每岁具所选到人数进呈,则人品自分,用无不当。
太常寺国子监/太常寺掌历代礼乐,上以奉天地宗庙,次则正朝廷,序人伦也。
国子监并天下学校,是国家育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礼乐损益之事,并天下教育之数进呈。
审官院、流内铨/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每至岁终,具旌擢过京朝官若干,黜陟过选人若干进呈。
审刑大理寺刑部/经曰:刑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天下之人生死荣辱,系于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刑部覆较天下已断文案,并天下诉冤之奏,尽得辩正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天下断过大辟徒流若干人,并特恩宽减及法寺辩雪人数,并刑部覆校过公案若干道,辩正冤讼若干件进呈。
上攻守二策状1041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 创作地点:甘肃省庆阳市
臣某言:窃观西事以来,每议攻守,未见适中。
或曰:必行进讨,以期平定。
臣谓诸路进讨,则兵分将寡,气不完盛。
绝漠风沙,迷失南北。
馈运辎重,动有钞掠。
贼之巢穴,夐阻河外,非有奇将,不能远袭。
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但求虚弱之处,以剽窃为功。
既不能大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贼势,此进讨牵制之无效也。
或曰:宜用守策,来则禦之,去则勿逐。
臣观今之守边,多非土兵,不乐久戍;
又无营田,必烦远馈。
久戍则军情危殆,远馈则民力将竭。
岁月绵久,恐生他患,此守禦之未利也。
臣荷国重寄,曾无寸劳,夙夜营营,冀有所补,而才识迂昧,终无发明
今采于边人,而成末议,固不敢望其必行。
在朝廷以众论参之,择其可否。
如无所取,乞赐寝罢
今具下项攻守之议,依圣旨指挥,交付梁适赍回赴阙者。
论入界牵缀夏兵奏庆历元年十一月1041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甘肃省庆阳市
臣近奉朝旨,令多方擘画,牵缀西贼,不令往河东作过。
臣因塞外时寒,且令将佐于边上张势。
续为延州已出兵打金汤寨,计会本路同进。
路将佐恐贼界并力禦敌延州军马,所以须至入界内。
环州都监郝绪,于安塞入界,输折人马。
由臣不能节制,甘俟典宪。
然理有利害,不敢不言。
臣窃见西事以来,每遇贼马并来一路作过,则朝廷指挥诸路入界牵制贼势,所获甚微,所损颇大。
只如山外事宜,诸处入界牵制,内庆州折却使臣、军员、兵士一千馀人,衣甲器械不少。
今来河东事宜,诸处亦擘画入界牵制,内环庆又折却使臣、军员、兵士四百五十馀人,器械未知数目。
缘军阵出入,前后左右,须藉得力将佐
分在诸路,每出军阵,前后左右强弱不副,遂致误事。
臣自庆州已睹朝廷两度差除中使督促,令擘画入界牵制。
臣虽称未利,其如邻道出兵,递相计会,诸将上畏朝旨,不敢不进。
亦有将佐贪侥倖之功,惟务劫掠。
朝去暮还,十度得功,不补一败,徒费恩赏,边事何涯!
望朝廷深察,更不差中使督促诸路轻易入界。
臣已附梁适上奏,如贼马大入,须至令牵制,必于邻道抽选得力将帅军马,聚攻一处,庶少败事。
仍起寨城,据其要害,如此牵制,或可成功。
如贼不至大入,则各务静守,养勇持重,以待寇至。
臣之愚见,不出此谋,更自朝廷详酌。
乞罢梁适(一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宋史》卷二九二《孙抃传》
适为宰相,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训督子弟。
言事之官数有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清议。
乞罢梁适(二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续资治通鉴》卷五四
臣等昨论列宰臣梁适事,今日风闻吕景初以下并议谴责。
臣详观朝旨,必是奸人以巧言移人主意,遂使邪正曲直,溃然倒置。
况威赏二柄,帝王之权,古先圣人,尤所谨重。
梁适内恃私邪,外恃势力,重轻高下,皆在其手,嗟怨之声,腾沸中外,陛下庇而不问。
臣恐缘此之后,朝廷事事,尽由柄臣,台谏之官,噤口结舌,畏不敢语,陛下深居九重,何从而知之。
此非宗庙社稷之福,非天下生灵之福。
臣居风宪之长,既不能警策权臣,致令放纵私徇,又不能防闲奸人,致令惑误圣听,臣之罪多矣。
乞陛下夺臣官爵,窜臣远方,以谢天下公议。
乞罢梁适(三 至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续资治通鉴》卷五四
朝廷置御史台伺察奸宄,纠弹不法。
先帝复降诏书,不许兼领他务,以专言事之任,故人人知惧,纪纲可守。
今权臣纵恣,威赏自我。
白简廉奏,是为本职,陛下不访始末,众斥而群逐之,中外共骇,无敢语者。
此盖执政大臣阴相徇庇,以固宠利,多设他语,寖移圣意,上不忧朝政,下不畏物议。
人臣居槐鼎之贵,固已极致,何苦如是乎?
臣前与郭申锡等全台上殿论列朝廷事,陛下虽即时未便开可,然亦优容讨论,终不赐之罪名。
今止言梁适,乃遽然有此行遣,显是犯天子之颜者其过轻,言宰相之事者其罪重。
庙堂谋议,重轻之际,理宜然耶?
方今幅员数万里,生齿至夥,治乱安危之要,系执政数人而已。
既有过咎,台官不得言,谏署不得奏,朝廷其如何哉!
启此一例,政体去矣。
伏望陛下念太祖、太宗、真宗大业,谨重之又谨重之,无使威赏二柄尽假于下。
梁适特授依前行尚书礼部侍郎郑州仍改赐功臣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
门下:褫机政之烦,均屏翰之逸。
左右修辅,盖陟恪之久劳;
内外肆勤,在眷毗之一体。
爰正庭号,用告朝伦。
具官梁适,局致夷通,性业开爽,入我英彀之选,参于櫜从之华。
召自复门,侍于迩阁,预赞书于明命,备进读于丘坟。
嘉谟纳于论思,敏用彰于强济。
向图制阃之效,擢贰本兵之司,职典枢机,地亲帷幄。
亟参闻于政道,遄敷燮于辰阶。
出入五年,周旋二府,苛慝比作,变异重仍,啧有烦言,达于予听。
曾淑声之莫建,在清议之弗平,屡上封章,求还印绶。
朕思全进退之礼,务崇始卒之恩,参录旧勤,尚仍前秩。
春官亚旅之重,莅黄图右壤之雄,临长郑人,颁录汉诏。
于戏!
台宰之职,任国之纲维;
辅之邦,陪京之襟带。
往服兹命,尚体至恩(《文恭集》卷二二。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复门:《宋宰辅编年录》作「北门」。
参知政事梁适生日礼物口宣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文恭集》卷二五
体资上节,地亚中阶,自参翊以宣谟,号通明而任职
属开秋之统序,协诞日之吐符,朝有彝恩,礼优近弼。
爰举匪颁之式,用将眷倚之怀,俾洽宴私,且昭荣遇。
策问恢复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铁庵集》卷二九
问:鸠生民之愤,萃社稷之灵,奋然为国雪仇耻,此祖逖之徒所愿甘心,而深沉有识者忧之。
甲兵钝,斧钺腐,隐然为国爱生灵,此蔡谟之徒所为长虑,而慷慨有志者难之。
轻举妄动,失已在前,因噎废食,讳而不言,可乎?
朔庭云扰,种类相攻,百年运极,亡可立待,或者以为吾喜,识者以为吾忧。
单于争,宣帝因以成呼韩之朝;
五胡纷扰,与单于之争一也,而晋不能得中原寸土,何耶?
匈奴分南北,光武因以成千里拓境之功;
而拓跋氏之东西与匈奴之南北等耳,而梁适以召侯景之祸,何耶?
所遇之时略同,而成败之势若是其相反耶?
今虏失巢穴,事穷势蹙,此殆南渡以来所未有之机会也。
将乘虏之将亡而为长驱之计乎?
则知彼知己,内治岂能尽修,谁任其责?
抑幸虏之多事,而苟目前之安乎?
则兔奔豕突,渐将及我,岂能安枕而高卧?
不然,则及虏之未亡,益修德政,加饰内治,虽无求战之心,抑当为必战之备乎?
虽不明言进取之谋,抑当为恢复之基乎?
《传》曰「有备无患」,又曰「事豫则立」。
将帅有可倚之人欤?
士卒有素练之兵欤?
城垒已坚,器甲已备欤?
东南之舟师已饬,两淮之义勇已振欤?
虽然,是皆其具也。
虎豹在山,藜藿不采,所以折冲于庙堂之上者有人欤?
以身任阃外之寄,而不遗君父忧者有人欤?
凡此皆急务也,其先后缓急可得而言欤?
抑有大于是者欤?
幸明以告。
请复增孔庙庙户奏状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孔宗翰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九、《阙里志》卷二二
熙宁中,朝廷裁减役人,议者欲役钱宽剩,而不知王者崇儒贵道之本,遂减作三十人,其看林户止有三人。
窃缘夫子坟林,一千六百馀年,子孙皆葬于其间,周围十馀里,乔木参天。
近年以来,多为盗贼斫伐,州县既不留意,看林户又以减省,洙泗之上,识者伤嗟。
方当朝廷全盛之时,天下被其惠泽,邹鲁圣师之旧地,衰歇如此!
臣昔在庆历中,年虽稚齿,曾记一事:梁适兖州日,乞以厢兵代庙户,又裁减人数。
方是时,章得象宰相范仲淹参知政事
执政欲从梁适之请,独仲淹云:「此事与寻常利害不同,自是朝廷崇奉先师之事。
仁义可息,而此人可减。
吾辈虽行,他人必复之」。
如此,执政遂已。
寻有中书劄子,令差足人数。
当时天下无贤不肖,莫不称之。
按:《孔氏祖庭广记》卷八,四部丛刊续编本。
论元昊请和当令权在我奏庆历三年二月1043年2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余襄公奏议》卷上、《国朝诸臣奏义》卷一三四、《太平治迹统类》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昊贼差私署官入境,相次到阙,欲与朝廷通和事。
伏以息兵减费,番人顺命,国家大臣,至于边将,咸欲息肩,以休士卒。
臣愚料之,以谓挫北朝之气,折西羌之锐,不如不和,最为得策。
假如元昊贪我财货,其心臣伏,此之为祸大于今日。
臣请别白言之。
伏自国家用兵以来,五年之间,三经大战,军覆将死,财用空虚,天下嗷嗷,困于供给。
今乃因胡人入一介之使,驰其号令,遂使二国通好,君臣如初,吾数年之辱,而契丹一言解之。
若胡人又遣一介有求于我,以为之谢,其将何词以拒之?
若使国家又有所惜,必将兴师责我,谓之背约,则北鄙生患,二境受敌矣。
西戎自僭名号,未尝挫折,何肯悔祸,轻屈于人。
今若因其官属初来,未有定约,但少许之物,无满其意,坚守名分,以抑其僭,虽赐以甘言,彼必不屈,则吾虽西鄙受敌,而北胡未敢动也。
何以知之?
梁适使胡之时,国主面对行人,遣使西迈,意气自若,自言指呼之间,便令元昊依旧称臣。
今来贼昊不肯称臣,则是北朝之威,不能使西羌屈伏,彼自丧气,岂能来责?
故臣谓今之不和,则吾虽西鄙受敌,而北朝未敢动也。
若使与西戎结盟,则我之和好,权在番人,中国之威,于是尽矣。
契丹责我,则二鄙受敌,其忧深矣。
伏愿陛下与执政大臣,密谋而深思之,无令陷敌计中,则天下社稷幸甚。
必不得已而与货财,须作料钱公使名目,便将灵盐、银两镇,则赐与倍于往时,而君臣名分不改矣。
或欲速成和好而屈名分,则天下共耻之,虽强兵在境,有血战而已矣。
若他年贼自有衅来求和者,权在于我,则不必拒之也。
惟陛下裁之。